首页>卓越校友> 正文内容

谢维信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6日 浏览次数: [字体: ] [收藏] [打印文章]

谢维信,1941年12月出生,深圳大学原校长。著名智能信息处理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57年至1960年,在梧州高中就读。1960年至1965年,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1965年至1966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作,先后任研究生部主任、副校长等职。期间,于1981年至1983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做访问学者;1989年至1990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做访问教授。1996年至2005年,任深圳大学校长。2005年后,任深圳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深圳大学ATR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

社会兼职:历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电子学科评议组组长,国家973计划信息领域评审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值逻辑与模糊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智能学会神经网络与计算智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人机环境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体现学会理事长,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学科组成员,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深圳市科技协会副主席,深圳信息软件协会会长,《中国科学》责任编委,《电子学报(英文版)》副主编,《信号处理》学报主编,《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主编等。

个人荣誉:1994年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2年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0年获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获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获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894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获深圳市政府优秀校长奖,2000年获深圳市政府优秀校长奖。

在梧州高中成长

谢维信1960年从梧州一中考进了梧州高中,在19班就读。在蝶山优美的环境、梧州高中蓬勃向上的学习氛围中,谢维信不断成长。班主任梁肇光老师的慈爱关怀,宽厚至善,引导他不断进步,数学老师马明恩发现了他的数学潜能,激发了他努力学习;语文老师梁汝煌 的精辟讲述,锤炼了他的语文基础。谢维信在梧州高中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过共青团梧州团市委授予的“三好团员”的称号。

1960年高考时,谢维信本来已被推荐到中国科技大学。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军队建设急需培养高水平人才,他被提前录取到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从此,他走向了服务国防建设的道路。

在学术上刻苦钻研

在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学习期间,谢维信经常起早贪黑地钻研各门功课,并协助老师翻译最新的国外科技文献,从而获得了很多正在兴起的新知识。在校学习五年期间,他每年都被评为全校“优秀学员”,并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

1978年1月,国家决定通过考试选拔一批中青年学者赴美留学。谢维信凭借自己的知识实力,考出了学校前三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为首批赴美留学人员。1981年2月,他进入了美国著名的常青藤学校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

1982年冬天的一个早上,谢维信踏着厚厚的积雪和往常一样第一个到达学校的实验室,最近一段时间他一直在为攻克雷达成像技术方面的一个难题而忙碌。由于太过投入,当谢维信走出实验室时,天已经黑了,在雪地上他突然涌现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于是,他又不顾疲劳,踏着夜幕雪路重新返回实验室,经过一番缜密的科学办法,当他再次走出实验室时天已放亮。正是凭借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谢维信成功地提取出美国第一张雷达成像图片,该项成果在当年被美国军方列入向国会提交的5项科研引证材料之一。在美国期间,谢维信还撰写并发表了多篇颇具影响力的智能信息处理方面的学术论文,备受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的赞赏。

1983年谢维信学成回国前夕,身边的美国同事、博士生导师都曾再三劝说他申请美国国籍留在美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相关的教授甚至为他办理好了留在美国的一切相关手续,但谢维信终未为所动。1983年4月,婉拒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挽留的谢维信毅然选择踏上了回到祖国的归程。

在大学担任领导工作

回国后,谢维信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教。他引进国外大学的很多先进的理念和知识,很快成为学生中最受欢迎的教师。期间,谢维信还继续从事在美国时就已展开的几个科研项目,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由于表现突出,谢维信因此被校方确定为副教授人选,然而当相关资料上报到省高级职称评定机构时,评审专家认为,依照谢维信在教学科研方面做出的贡献,他被破格晋升为正教授,而当时全国范围这个年龄段的正教授仅有600位。为了使谢维信得到更好的发展,1989年至1990年,教育部再次派他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已完全具备国际相关前沿学科学术带头人实力的谢维信,1990年即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为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的首批博士生导师,而当时陕西省内50岁以下的博士生导师仅有三位。不久,谢维信又被任命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部主任,翌年又走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的领导岗位。

任内,谢维信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申报成为211工程大学,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以及为学校和海外大学的合作交流都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在学校的师生员工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与此同时,谢维信还承担并完成了多个国家和国防科研项目,对提高我军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也因此先后获评电子工业部先进教育工作者,电子工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6年,深圳市委决定对深圳大学领导班子换届,并着手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校长。经过一番严格认真的综合考察后,谢维信、黄达人(后任中山大学校长)、张湘伟(后任广东工业大学校长)等4人进入决策层的视野。最终,深圳市委认为谢维信从其学术领域,以及管理经验更适合深大的未来发展,最终确定由其来担任深圳大学第五任校长。1996年8月,谢维信告别了学习生活工作了30多年西安电子科大,正式就任深圳大学校长。

谢维信来到深圳大学履职后,经过深入调研,认真思索和广泛听取意见,对深圳大学作出了一系列大视野和大襟怀的创新决策。

在谢维信任职深圳大学10期间(1996-2005),深圳大学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他的领导下,深圳大学建成了现代化的校园,成为全国著名的四个花园式高校之一;深圳大学成为了具有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完整,师资优良,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的综合性大学。谢维信也被深圳大学师生誉为历届最有威望的校长。他的工作,得到了教育部领导,广东省领导和深圳大学全体师生的高度好评。

科技创新桃李遍天下

“从根本来看,高校的任务是培养人才、产出学术成果。因此从学术层面来说,学校校长首先是要在学术上有影响力的人,他要能鼓励和推动学校内的学术创新氛围,提高学校的内涵,并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导向。大学校长一定要是学科领域的知名带头人,而最能代表一个学校水平的就是他的学术影响力。”谢维信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担任深大校长9年的时间里,谢维信在大力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同时,在科技创新方面同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深大ATR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谢维信在2001年一手创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也是深大科研经费的主要支撑点和广东省高校中最负盛名的国防项目研究机构。在谢维信的团结带领下,实验室工作人员秉持“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大力协同、勇攀高峰”的治学精神,在多传感器组网系统、智能信息处理与目标识别、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等领域取得累累硕果。

由谢维信主持的多项国家和国防科研项目,成果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多项成果获得了国家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军队科技成果一等奖,并在国防前线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在开展科研工作的过程中,谢维信还十分注意培养人才,先后培养出90余名博士研究生、10名博士后,他培养的学生中有的前往美国著名大学任教,有的前往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研究所工作,有的成为国内省部级领导人,有的成为大学校长,有的成为国家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