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研>教学反思> 正文内容

我对历史教学中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来源: 作者:周友恒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12日 浏览次数: [字体: ] [收藏] [打印文章]

新课程改革后,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互动教学,这个互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种互动。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因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了各个学校和教师们构建互动课堂的主要形式之一。现在我校各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大胆尝试应用,作为历史教师的我自然也把这种教学形式应用到实践当中。虽然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提升了课堂气氛。但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无效学习现象——学生从事那些和学习任务无关的活动。

一个学期以来的教学,我发觉学生从事有效学习的时间长短,取决于他对学习任务的兴趣、对任务目的、过程、方法等的明了程度,以及问题的复杂程度等。然而在相对充足的探究时间中,学生们并不都是积极地从事着探究活动,而我却未能发现这一点,或是毫不在意。

由于我的教学经验不足,我只是关注小组最终的学习结果,却很少关心这个学习结果是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完成的,还是只有少数参与完成的。作为新老师,我一般在活动之前都想努力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为小组中的各个成员分派好各自的任务。但即便如此,在实际操作时,还会时常看到在小组活动中,特别是活动的后半程,有些同学开始谈论一些海阔天空的杂事,或者无所事事,或者寻找一些自娱自乐的活动,不时地发出笑声。

例如,我在上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时,在堂教学过程中穿插“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即我对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概念进行解释后,让学生按照每班早已划分好的小组,分别讨论、合作探究它们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然后,每小组各派一名代表陈述所在组的观点。我的话刚说完,有很多学生就埋头查找教材或教辅资料,试图从教材和教辅资料的文字中找出答案来;但是还有一些学生不是呆呆的坐在位置上不动,就是干脆趴在桌上休息,以此向我表明自己没有思考,不要叫他陈述观点。最后,我只得从每一小组中点名要一学生回答,当前面的小组的同学回答完了,后面起来的就说:“前面的一样”。有些学生噗嗤就笑出声了,笑完之后,教室随即变得非常安静,我只好让学生记录答案。

又如,我在上第八单元第25课《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时,安排了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为三个大组,每大组又分为三个小组,先讨论然后三大组进行回答比赛,按点给分,我们应该从苏联解体的事件中吸取哪些经验?讨论进行了三分钟后,有的小组似乎完成了讨论活动,个别同学就开始有说有笑的谈论着和课堂无关的话题。在接下来的大组比赛中,总是那么几个历史成绩好的同学在参与,而其他同学则处于观望状态,甚至冷场。

以上是就是我在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碰到的两例现象。我时常在想,无效学习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学生缺乏兴趣,或者缺乏合作,又或者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更或者诸多因素皆有。

我思考了许久,针对在上历史必修一第1课所出现的问题,我回头重温了教师教学用书,终于让我找到了答案,我没有正确理解课标要求,发现课标要求:识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和含义,理解夏商周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识记”和“认识”决定了这部分内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而我只对概念进行简单解释,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是无法形成深层次认识的,那么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评价就会无从思考和合作,更何况宗法制的内容相当的复杂和深奥,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就算靠集体智慧也未必能通过“合作”得出成效来。

我只是片面的重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虽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班级合作的氛围更加融洽了。但是,我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可以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实现,如果仅仅青睐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而忽视对课标的考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针对历史必修一第25课所出现的问题,我觉得我在小组活动时间的分配上存在误区。认为在小组活动时如果没有给足够多的时间,那么学生自主性发挥就会不到位。而且在我的头脑中也认为5分钟的小组学习时间是十分短暂的。但在实践中,当大部分的小组都已经完成既定的任务时,我却而没有停止的意思,于是乎有的学生就想方设法地搞一些自娱自乐的活动。因此,我如若在今后的小组合作任务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活动时间,同时在指导各小组活动时明确指导时间是多少、指导范围是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等,那么就可以减少造成无效学习的过剩时间。

再有,我觉得我应该为学生的小组活动限定一个合理的时间,造成一种时间上的活动紧张感,同时对活动时间给予必要的提醒,在分组的时候避免现成化、形式化,在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时,确定哪些内容适宜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精心的去思考、去设计问题,创设新情境,要时时观察小组成员,为什么这个组毫无动静、鸦雀无声?那个组是否已经完成任务?总之,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应在我的视线之内,我应当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调控。还要适时的进行语言引导,通过这些就可有助于避免无效学习的出现,促进学生学习结果的达成。

  • 扫描访问官方微信号

    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