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研>教学反思> 正文内容

意动行不动

——理念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落差反思

来源: 作者:周洁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12日 浏览次数: [字体: ] [收藏] [打印文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当下教育积极倡导的教育理念。教师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语文是一门复杂的“头脑风暴”课程,它不仅包括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基本内容,还涉及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它在强调基础知识准确性的同时,又鼓励多元反应,使得语文课程开放而富有活力。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己似乎逐渐进入到“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行列,行动跟不上意识,明知教学方式有误,却始终在有误的教学方式中徘徊。

本学期的古文教学,开始以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整理归纳文言文知识点,汇报小组学习成果,学生都能参与到古文学习的过程中,较有积极性。但是长时间地“停留”在古文教学,学生的激情不再,此外,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后面的古文教学多变成我在讲,学生听和记笔记的传统模式,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变少,我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课堂和知识的“权威”。典型的,如在讲虚词“而”字的意义和用法时,我只是就课文出现的“而”字简单提问:“它在这里作用是什么?”学生依据自己所知道的“而”字的用法回答,当我再次向学生确认答案时,有些学生往往不自信地又换一个回答,然后,我会马上告诉学生,这里的“而”应该作何解,并没有想到要追问学生为什么这么回答的原因,没有留给他们解释的机会,自然也就剥夺了学生夯实文言文知识的权利,阻碍了学生自主寻根纠错能力的发展。

类似的,在讲短语类型的时候,要学生区分各种短语类型时,我更多的只是注意到学生反馈回来的结果,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判别短语类型的依据,又或者是,我以教师的身份反复强调如何辨别短语类型,学生则是扮演听众的角色,两眼无神地望着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在分析课文时,我也少不了把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强加给学生的表现。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而是把结论的时间和契机适当往后推延,而且最好是由学生自己下结论,让学生在学习和反思的活动中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这就是所谓的“延迟结论”。除此以外,“延迟结论”还可以为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自我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反思自身,我虽然明白这么个教育理念,也想尝试着践行,但最终仍然是行动跟不上意识,在教学中“抢道”,让自己变为传统教学的一个代表。

经过深度思考,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这样的情况,归根结底是自身的知识涵养不足,以致于缺少上课底气。底气不足,就希望把教学事件控制在自己能掌握的范围中。要知道,现在的学生可以接触的信息面极其广泛,都有其独特的想法和观念,而学生也知道现在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专属,他们有权利发言,要么补充,要么反对。教师就需要对此做出反应,无论是保留意见,还是支持意见,又或是反对意见,都需要做一番解释,这就需要教师以丰富的知识作为储备,无论是深度的,还是广度的。

尽管已经是一名站三尺讲台的教师,但这并不代表自己就是知识的权威,何况自己也才刚走出校门走上教师的岗位,对工作处在学习和摸索阶段,我仍需要保持着学生的身份,端正自己的求知心态,在专业知识和教师技能领域上越走越远。为促进自己成长,我应当“扎实走路,放慢脚步”。首先,我要充分、积极地备课,通过查阅资料、听课、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等方式,尽量熟悉并弄懂文本的每一个知识点,只有自己清楚明白了,才能准确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其次,要利用空余时间多读书看报,广泛涉猎,以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接着,要多向其他教师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巧设疑问,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机会,让他们的思维得以扩展,能力得以提升;再来,要把课堂与课外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明白,课内的知识并不是呆板和无用的,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促使学生重视语文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诚然,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和改进,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各位教师前辈的指导,在自己的努力下,把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贯穿到实际教学中,避免理念与实践分家的出现,实现自身由传统教学向新式教学的转变。

  • 扫描访问官方微信号

    官方微信号